top of page

第63期 資料壓縮除錯系統--台灣、美國相關專利分析

IPAMA智管會 李文強/吳致緯 博士/姚永慎/王維位/陳珮慈 發表 2012/03/29

資料壓縮除錯系統技術之背景介紹

  在複雜的系統單晶片(System-on-a-Chip) 環境中,如何進行有效的除錯及驗證是件重要的議題與挑戰。以系統晶片整合及開發環境中,可輕易透過模擬結果,觀察到系統中模組之間行為及波型變化,並且有效的對系統快速除錯及驗證。但相對於在實體晶片進行除錯,僅能透過晶片外部輸出信號,來推論晶片內部複雜運作及行為,這可說是非常因難且沒有效率的除錯方法,因為外部所能看到的訊息非常有限。甚至有時會為了除錯上的便利,直接將要觀測信號,拉到晶片外部的I/O 腳位,藉此來提高除錯能力,或許這可以很快達到目的,但相對會提高及浪費非必要的成本,而且晶片面積也會增加許多。

  若將所有欲觀測信號直接輸出至I/O 腳位,將會造成輸出腳位浪費,因此必須在晶片內部設計監測模組,提高對晶片內的監測能力,如此不僅可減少面積,也能對晶片除錯及驗證。而要監測或追蹤那些信號,才足以除錯或驗證。仔細觀察在一般系統晶片環境中,模組之間大都以匯流排來進行溝通或傳遞信號,因此挑選以匯流排信號為監測目標,即可掌握到系統模組之間的轉換資料的行為。

  直接追蹤及記錄匯流排如此龐大資料量,會有受限於記憶容量的問題。假設以追蹤一顆32 位元200M Hz 的微處理器為例,一秒鐘就有32 bits * 200M Hz = 6400M bit = 800M Byte 的資料量,若連續對該處理器追蹤5分鐘,就會有高達800MB * 5 * 60 = 240G B 的資料要儲存,以現今的儲存記體技術要儲存這麼龐大的資料仍然相當困難,所以如何將資料在輸入記憶體單元前做好適當的壓縮減量成為位址追蹤技術所要面臨的挑戰。

  雖然資料量可以用壓縮技術達到減量,但是記錄信號的時間長度仍然非常有限。若有自動篩選機制,只記錄有參考價值或有問題範圍內的信號,透過此機制可以快速發現除錯目標,避免以人工方式進行除錯。因此資料壓縮相關系統,可協助追蹤模組進行除錯,且能協助設計人員快速找出錯誤的位置。

  綜合以上問題所述,如何在SoC複雜環境中,設計出系統匯流排之偵錯及追蹤模組及工具,並且具有多重解析度之匯流排信號追蹤器,以達到有效除錯及驗證機制是非常重要的。(source from :多重微處理器系統晶片之偵錯/追蹤模組及工具(2/3),黃英哲、高仲甫、王建洲、薛文綺、林易廷、陳建宏)

  目前除錯的方式分成下列兩種:

    1. 靜態除錯

    2. 動態除錯

靜態除錯與動態除錯優缺點列表

資料來源:林騏宏,2006

台灣之資料壓縮除錯系統技術之相關專利分析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註:同一筆專利會涵蓋多個技術基本分類,故各技術基本分類合計筆數不會等於總筆數

  在上述的四個技術基本分類中,以「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此技術基本分類之專利筆數為最多,共計有1773筆,相較於其他三個分類,「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此技術基本分類之專利筆數乃遙遙領先,顯示「資料壓縮、追蹤」此一技術領域之專利多分佈在「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此一技術基本分類中。

技術基本分類之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以下接著針對前述台灣的「資料壓縮、追蹤」之相關專利技術基本分類進行專利申請趨勢分析,可以了解各技術基本分類專利申請數量之情況,進而了解各技術基本分類是否仍在繼續發展、遇到瓶頸、或開始衰退等現象,下列各專利申請趨勢圖係依據申請日進行繪製。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之專利申請趨勢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由上圖可以發現,「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此技術基本分類之專利申請趨勢自2005年的申請數量開始急速增加,從2004年的9筆增加到2005年的39筆,並於2006年達到高峰,計有50筆之多,但在2007年隨即下降至33筆,由於早期公開制度的限制,2009、2010年部份數據會有失真現象。

「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之專利申請趨勢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由上圖可得,「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之專利申請趨勢,自2000有著突破性的增加,從1999年的3筆突增到2000年的16筆、2001年的19筆,但2002年隨即下降至6筆,雖然2003年其申請趨勢開始成長,但僅成長至2006年為止,2007~2008 年開始下降,雖然2009年、2010年由於早期公開制度部份數據會有失真現象,但亦不難推斷出2009年的申請趨勢應還是呈現負成長,顯示此一技術目前可能遇到了瓶頸、或是技術已成熟導致無法再突破。

「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using bandwidth reduction 」之專利申請趨勢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由上圖可以看出,「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using bandwidth reduction 」之專利申請趨勢共有4個高峰點,分別在1994年、1997年、2001 年及2008年,但此4個高峰點除了從1994年的20筆專利下降至1995年的7筆、2001年的49 筆下降至2002年的32筆之跌幅較大外,其他高峰點的跌幅並不算太大,值得注意的是2004 年為35筆,但於2005年卻增加到65筆之多,推測在此區間應有關鍵技術的產生造成大家投入研發,而2009、2010兩年由於早期公開制度的限制,故數據有失真現象,但從2008年前的趨勢來看,「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using bandwidth reduction 」之整體專利申請趨勢是持續在增加的。

「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之專利申請趨勢

由上圖可以發現,「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之專利申請趨勢自1996 年開始其申請數量逐年增加,除了於2002年其專利申請數量有小幅下降之外,基本上趨勢為平穩上升,並於2005年達到高峰,共計有206筆專利,但在隔年2006年隨即下降至173筆,2007年、2008年為持平現象,雖相較2005年的專利申請數量有減少的趨勢,但基本上仍維持一定的申請數量,顯示這技術近幾年雖無突破性成長,亦無急速下降之趨勢,可視為此技術仍有發展之潛力且尚未成熟,而2009年、2010年數據是失真的,因為早期公開制度的緣故。

各技術基本分類之技術中階分類

  本章節係將各技術基本分類之相關專利更進一步分類出技術中階分類,以了解各技術基本分類中係由哪些技術中階分類所構成,換言之,係可了解各技術基本分類之技術領域可由哪些技術中階分類之技術手段來達成,而相關專利可由多個技術中階分類之技術手段所組成,且下列技術中階分類僅為列舉專利筆數為前幾之分類,故技術中階分類之專利筆數並不會等於對應之技術基本分類之專利筆數。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之技術中階分類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之技術中階分類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using bandwidth reduction 」之技術中階分類

「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之技術中階分類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資料壓縮除錯系統技術之台灣相關專利技術魚骨圖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技術中階分類之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本章節係針對部份之技術中階分類:「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之相關專利進行專利申請趨勢分析,可以了解

  各技術中階分類專利申請數量之情況,進而了解各技術中階分類是否仍在繼續發展、遇到瓶頸、或開始衰退等現象,下列各專利申請趨勢圖係依據申請日進行繪製。

「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之專利申請趨勢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由上圖可以看到,在1995~1996 、1998~1999 、2001~2002 年的申請數量皆於突增後隔年隨即下降,成長趨勢非常不穩定,而2005年為「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此一專利申請趨勢的最高峰,隔年申請趨勢即逐漸下降,此一現象顯示在2005年後各家廠商已減少研發以至於專利申請趨勢下降,推測該技術可能遭遇困難點,或有其他新替代技術的產生而使此專利申請數量減少,或亦此技術已無在台灣進行佈局的價值,而2009 年、2010年由於早期公開制度的限制其數據有失真的現象。

「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之專利申請趨勢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在上圖中可看到,「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之專利申請趨勢於1999年與2005年分別達到兩波的高峰,2005年的專利申請數量更達30筆之多,且是由2004年的14筆突增至2005年的30筆,但隔年的專利申請數量隨即逐年下降,雖然2009年、2010年的專利申請數量由於早期公開制度會有失真的現象,但仍可從2006年~2008年的申請趨勢推估該技術可能遭遇困難點,或有其他新替代技術的產生而使此技術逐漸沒落,或亦此技術已無在台灣進行佈局的價值。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之專利申請趨勢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從上圖中發現,「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之專利申請趨勢於2001年開始增加,於2005年達到26筆,雖然於2006 年、2007年的專利申請數量與2005年比較起來是呈現負成長,但下降的筆數並無太多,而2009年、2010年由於早期公開制度的限制其數據有失真的現象;整體觀察近幾年之專利申請趨勢可得目前「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此一技術是呈現停滯的狀態,專利申請數量無法突破2005年的26筆,但2006年~2007年的專利申請數量亦是有增有減,無明顯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但在2008年卻下降到僅剩下13筆,推估此一技術於2008年可能遭遇困難點,或有其他新替代技術的產生而使此技術逐漸沒落,或亦此技術已無在台灣進行佈局的價值。

技術中階分類之專利權人分析

  本章節係針對上述之技術中階分類:「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之相關專利進行專利權人分析,藉由此專利權人分析可以得知目前所定位之技術中階分類中,哪個專利權人的申請數量為最多,即顯示哪個專利權人有熱衷發展、進行佈局等。

「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number of digits 」 之前六專利權人專利數量統計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由上圖此一雷達圖可以看到「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前六專利權人專利數量統計,以萬國商業機器公司有9筆為最多,其次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8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筆),各專利權人之專利數量實質上差距並不大。

「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之前六專利權人專利數量統計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由上圖此一雷達圖可以看到「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前六專利權人專利數量統計,各專利權人之專利數量差距頗大,有4個專利權人之專利數量皆有10筆以上,且台灣企業即佔了3家,分別為神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18筆)、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16 筆)、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11筆),國外企業僅有萬國商業機器公司(IBM) 之專利數量超過10筆。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之前六專利權人專利數量統計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由上圖此一雷達圖可以看到「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前六專利權人專利數量統計,亦可觀察得到各專利權人之專利數量差距亦大,且專利數量超過15筆以上之專利權人皆為國外企業,分別為英特爾公司(INTEL) 、萬國商業機器公司(IBM) 、桑迪士克股份有限公司(SANDISK) ,而專利數量3筆以下之專利權人皆為台灣企業,包含神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而此一現象顯示,在「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此一技術中階分類中,其專利佈局多為國外企業,且台灣企業並無積極在此技術中階分類中投入研發、改良並申請專利,以至於台灣企業之專利數量在此分類中遠遠落後於國外企業。

技術中階分類之前六專利權人專利申請趨勢

  本章節係針對前述章節所定位之技術中階分類之前六專利權人作一各專利權人專利申請趨勢分析,以了解各專利權人在各技術中階分類中的佈局情形為何,在此須注意2009年、2010年由於早期公開制度的限制其數據有失真的現象。

「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之前六專利權人專利申請趨勢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由上表可以看到,萬國商業機器公司(IBM) 雖然總筆數高達9筆,但其專利佈局皆在2002年以前,近幾年佈局筆數皆為0筆,高通公司(QUALCOMM) 雖只有4筆,但皆為2007年以後所佈局,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亦為2004年以後才佈局4筆專利,而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早期1993年~1998年、2004年~2006年有些許的佈局,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佈局相當分散,但於2008年有集中2筆的佈局,凌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是於2004年~2006年有著連續的佈局,因此可以合理推測,萬國商業機器公司(IBM) 近幾年已較少在此「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中發展,其他公司在近幾年則有開始發展的趨勢出現,尤其是2007年後有佈局的公司,如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高通公司(QUALCOMM) 更是值得注意。

「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之前六專利權人專利申請趨勢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由上表可以得知,各公司之專利佈局除了萬國商業機器公司(IBM) 於1991年有少量的專利佈局外,皆從1999年開始平均分佈至2009年,除了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僅佈局至2006年外,其他公司於2007年~2009年皆有專利佈局,顯示各公司多有在「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此一技術中階分類中進行研發、改良,特別需要注意的是ARM股份有限公司於2007、2008年各分別佈局了1筆專利,雖然筆數不多,但年份卻在近幾年,是否要開始在台灣進行「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此一技術中階分類的專利佈局,則須後續密切觀察。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之前六專利權人專利申請趨勢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由上表中發現並結合前述結論,國外企業如英特爾公司(INTEL) 、萬國商業機器公司(IBM) 及桑迪士克股份有限公司(SANDISK) 其專利申請筆數多,且觀察其佈局年份發現,該些國外企業近幾年亦有持續佈局專利,顯示國外企業相當注重在「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的發展與研發,特別是桑迪士克股份有限公司(SANDISK) ,其佈局是從2002年開始,連續六年佈局了16筆專利,可見其企圖在此「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有所發展,反觀台灣企業,其專利佈局相當鬆散且數量低下,因此在「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此一技術中階分類之專利佈局恐為國外企業的天下。

美國之資料壓縮除錯系統技術之相關專利分析

  使用國際最大專利資料庫Thomson Reuters 與美國官方專利資料庫檢索「資料壓縮、追蹤」此一技術領域的相關專利,統計區間為1990年至2010年7月底為止(以申請日為準),所得到的公開、公告專利共計有5507筆,由於所得到的筆數較多,經由國際專利分類(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第八版分類表進行分類後發現,此5507筆專利無法使用國際專利分類第八版之分類表來得出一較佳之分析結論,因此針對此5507筆專利,將另外採用美國專利分類碼(U.S. Patent Classification) 來進行分類,以求得到較佳之分析結論,且美國專利搭配使用美國專利局自身的美國專利分類碼(U.S. Patent Classification),其分析結論可更為準確,故將此5507筆專利其發展的技術、類型、方向主要可以歸納成如下表此四種技術基本分類: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註:同一筆專利會涵蓋多個技術基本分類,故各技術基本分類合計筆數不會等於總筆數

  由上表的四個技術基本分類中可以看到以「ERROR DETECTION/CORRECTION AND FAULT DETECTION/RECOVERY 」此技術基本分類之專利筆數為最多,共計有3853筆之多,第二為「CODED DATA GENERATION OR CONVERSION 」此一技術基本分類,共計有1629筆,雖不及「ERROR DETECTION/CORRECTION AND FAULT DETECTION/RECOVERY 」筆數之一半,但其專利數量亦不可小覷,而「ELECTRICAL COMPUTERS AND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INPUT/OUTPUT 」及「ELECTRICAL COMPUTERS AND DIGITAL PROCESSING SYSTEMS: PROCESSING ARCHITECTURES AND INSTRUCTION PROCESSING (E.G., PROCESSORS) 」此二技術基本分類,筆數並不多,顯示在美國「資料壓縮、追蹤」此一技術領域之專利多分佈在「ERROR DETECTION/CORRECTION AND FAULT DETECTION/RECOVERY 」及「CODED DATA GENERATION OR CONVERSION 」此二技術基本分類中,且以「ERROR DETECTION/CORRECTION AND FAULT DETECTION/RECOVERY 」為發展主軸。

技術基本分類之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以下接著針對前述美國的「資料壓縮、追蹤」之相關專利技術基本分類進行專利申請趨勢分析,可以了解各技術基本分類專利申請數量之情況,進而了解各技術基本分類是否仍在繼續發展、遇到瓶頸、或開始衰退等現象,下列各專利申請趨勢圖係依據申請日進行繪製。

「ERROR DETECTION/CORRECTION AND FAULT DETECTION/RECOVERY 」之專利申請趨勢

由上圖可以看到「ERROR DETECTION/CORRECTION AND FAULT DETECTION/RECOVERY 」的專利申請趨勢,於2001年有著爆發性的成長,從2000年的227筆成長到2001年的349筆,之後至2006年每年皆維持著300筆以上得專利申請數量,但從2007年開始卻急速衰退,下降至2007年的219筆、2008年的157筆,而2009年、2010年由於早期公開制度的限制,該數據並不準確僅能參考用。

「CODED DATA GENERATION OR CONVERSION 」之專利申請趨勢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由上圖可知,「CODED DATA GENERATION OR CONVERSION 」之專利申請趨勢起伏相當激烈,自1999年的64筆逐年成長,至2002年竟高達150筆之多,但隨即在2005年下降至86筆,雖然趨勢為下降,但2003年、2004年亦還有100筆以上的專利申請數量,而2006 年又成長至133筆,隨後兩年雖然趨勢又開始下降,但由於起伏激烈,顯示此「CODED DATA GENERATION OR CONVERSION 」研發相當活躍,時有突破時有困境,造成整體的申請趨勢不能穩定的發展,而2009年、2010年由於早期公開制度的限制,該數據並不準確僅能參考用。

「ELECTRICAL COMPUTERS AND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INPUT/OUTPUT 」之專利申請趨勢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從上圖可以看到於1998年、2000年時「ELECTRICAL COMPUTERS AND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INPUT/OUTPUT 」之專利申請數量達到最高峰,分別計有30筆與29筆,隔年申請數量隨即下降,雖然在2002年、2004年其申請數量有所攀升,但近幾年之申請數量亦在隔年攀升後逐年下降,到2008年只剩下4筆,而「ELECTRICAL COMPUTERS AND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INPUT/OUTPUT 」之專利申請數量在「資料壓縮、追蹤」中僅佔有259筆,與其他技術基本分類相比之下相差甚遠,顯示「ELECTRICAL COMPUTERS AND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INPUT/OUTPUT 」在「資料壓縮、追蹤」此一技術領域中已不是研發重點所在,或是技術已相當成熟,故專利申請數量逐年減少。

「ELECTRICAL COMPUTERS AND DIGITAL PROCESSING SYSTEMS: PROCESSING ARCHITECTURES AND INSTRUCTION PROCESSING (E.G., PROCESSORS) 」之專利申請趨勢上圖除了在1997年、2003年專利申請數量較為突出外,其他年份的專利申請數量並無明顯增加,且自2004年開始專利申請數量逐年下降,2008 年僅剩下4筆,且「ELECTRICAL COMPUTERS AND DIGITAL PROCESSING SYSTEMS: PROCESSING ARCHITECTURES AND INSTRUCTION PROCESSING (E.G., PROCESSORS) 」之專利申請數量在「資料壓縮、追蹤」中僅佔有312筆,因此可合理推測「ELECTRICAL COMPUTERS AND DIGITAL PROCESSING SYSTEMS: PROCESSING ARCHITECTURES AND INSTRUCTION PROCESSING (E.G., PROCESSORS) 」此一技術基本分類在「資料壓縮、追蹤」亦難成為研發重點所在。

各技術基本分類之技術中階分類

  本章節係將各技術基本分類之相關專利更進一步分類出技術中階分類,以了解各技術基本分類中係由哪些技術中階分類所構成,換言之,係可了解各技術基本分類之技術領域可由哪些技術中階分類之技術手段來達成,而相關專利可由多個技術中階分類之技術手段所組成,且下列技術中階分類僅為列舉專利筆數為前幾之分類,故技術中階分類之專利筆數並不會等於對應之技術基本分類之專利筆數。

「ERROR DETECTION/CORRECTION AND FAULT DETECTION/RECOVERY 」之技術中階分類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CODED DATA GENERATION OR CONVERSION 」之技術中階分類

「ELECTRICAL COMPUTERS AND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INPUT/OUTPUT 」之技術中階分類

「ELECTRICAL COMPUTERS AND DIGITAL PROCESSING SYSTEMS: PROCESSING ARCHITECTURES AND INSTRUCTION PROCESSING (E.G., PROCESSORS) 」之技術中階分類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資料壓縮除錯系統技術之美國相關專利技術魚骨圖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技術中階分類之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本章節係針對部份之技術中階分類:「Adaptive coding」之相關專利進行專利申請趨勢分析,可以了解各技術中階分類專利申請數量之情況,進而了解各技術中階分類是否仍在繼續發展、遇到瓶頸、或開始衰退等現象,下列各專利申請趨勢圖係依據申請日進行繪製。

「Adaptive coding 」之專利申請趨勢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由上圖可看出「Adaptive coding 」之專利申請趨勢共有四波發展趨勢,為1992~1997、1998~2001、2001~2005、2005至今,其中達申請數量的高峰為2002年時,計有44筆,而近幾年的趨勢顯示,該「Adaptive coding」此一技術中階分類並無明顯申請數量衰退的現象出現,且起伏不平緩並較為激烈,顯示「Adaptive coding」仍持續發展當中,由於2009年、2010年的專利申請數量會因為早期公開制度的限制而有失真的現象。

技術中階分類之專利權人分析

  本章節係針對上述之技術中階分類:「Adaptive coding」之相關專利進行專利權人分析,藉由此專利權人分析可以得知目前所定位之技術中階分類中,哪個專利權人的申請數量為最多,即顯示哪個專利權人有熱衷發展、進行佈局等。

「Adaptive coding 」之前六專利權人專利數量統計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由上圖此一雷達圖可看到「Adaptive coding 」之前六專利權人專利數量統計,第一名與其他名的專利權人之專利數量差距頗為龐大,第一名為具有67筆專利數量之萬國商業機器公司(IBM) ,與第二名美國優利系統有限公司(Unisys)比較起來差了將近3倍,而在前六專利權人中,並無發現台灣企業的存在。

技術中階分類之前六專利權人專利申請趨勢

  本章節係針對前述章節所定位之技術中階分類之前六專利權人作一各專利權人專利申請趨勢分析,以了解各專利權人在各技術中階分類中的佈局情形為何,在此須注意2009年、2010年由於早期公開制度的限制其數據有失真的現象。

「Adaptive coding 」之1990~1999 前六專利權人專利申請趨勢

「Adaptive coding 」之2000~2010 前六專利權人專利申請趨勢

資料來源:IPAMA 智管會整理,2010/8

  綜合上表可以得知,萬國商業機器公司(IBM)自1990年起每年皆有在「Adaptive coding 」此一技術中階分類中進行佈局,且佈局國家以美國、中國、日本、歐盟為主,部份採取PCT 程序進行申請;美國優利系統有限公司(Unisys)其佈局高峰集中在1996~2003 之間,但在2003年之後就無專利佈局;富士通公司(FUJITSU)早於1991年即開始佈局,於1996年、2002年有著各4筆的佈局表現,但於2006年後即無任何專利佈局;微軟公司(MICROSOFT) 雖然佈局筆數並不多,但佈局相當平均;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佈局之專利多集中於1998之前,新力公司(SONY) 則為零星的佈局,其專利筆數並不多。

  由此可見,在「Adaptive coding」此一技術中階分類中仍以萬國商業機器公司(IBM)有持續研發並進行專利佈局,且專利數量亦與其他公司差距頗大,如要切入「Adaptive coding」此一技術中階分類進行研發,則須注意萬國商業機器公司(IBM)的專利佈局,以免誤觸專利地雷。

戰國策智權事務所 網址:http://www.tsipo.com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錦州街28號11樓 電話:(022567-2205 傳真:(02)2521-0022 E-mail:tsipo@tsipo.com

訂閱電子報

Success! Message received.

bottom of page